《设计心理学1:日常的设计(增订版)》读书笔记

设计是一门学问

Posted by 高强 on February 11, 2021

阅读的目的

学会观察自己、观察他人

知识的外部存储

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,而非人的头脑中。

必然概率

如果某种错误有可能发生,就一定会有人犯这样的错误。

用于辅助产品设计的行动的七阶段

  • 确定目标
  • 确定意图
  • 明确行动内容
  • 执行
  • 感知外部世界状况
  • 解析外部世界状况
  • 评估行动结果

大多数的行为无须经历所有这些阶段,行动可以从七个阶段中的任何一点开始。

优秀设计原理

  • 可视性,正确的概念模型,正确的匹配,反馈。

该原理可应用于行动七阶段的任意阶段。

预设用途指导设计

如果应用预设用途和各种限制因素来设计日用品,就可大大简化我们使用这些物品的经历

具体概念请翻书看,参考门的例子

思维的局限性

我们总是把类似的事件融合在一起,而过分地强调不同寻常的事件。

我们反复回味那些特殊的事件,将其铭记在心,并时常挂在嘴边,我们的行为也会被那些事件所左右。

我们的日常思维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,从记忆中提取的事件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目前事件的反应。

特意摘抄的

如果你准备设计一个难用的物品,不妨向那些设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人学习(是有点扎心)

尽量降低错误发生几率
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出错。

正确的设计方法是,尽量降低错误的发生率,减少错误可能会造成的损失。

利用自然限制因素和强迫性功能,或是显示出每一步操作的结果,就可以达到这一目标。

再想想

本书列举了很多例子,说明某些产品设计不合理的地方,或分析一些产品为什么设计出众,引出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几大原则

很容易就能引起读者共鸣“这设计果然反人类,老子才不是因为笨才用不了这东西”。

最后一章呼应全文中心,重申并解释设计的七大原则:

  • 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。
  • 简化任务的结构。
  • 注重可视性,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。
  • 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。
  • 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。
  • 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。
  • 若无法做到以上各点,就采用标准化。